1997年杜克大學研究指出,每天一點壓力的累積對健康的影響,遠遠超過偶然一次性的劇烈災變。壓力是身心對任何擾亂平衡的改變,所產生的自然反應。當我們的認知與期望不符時,或無法掌控我們的失望感時,壓力就會出現,導致荷爾蒙系統與自律神經失調,當壓力過大,其它身體系統也會失調,出現不適症狀。
自律神經主管我們人體的呼吸、心跳與消化系統等內臟功能,一失調馬上會有症狀出現,包括消化不良、呼吸不順、心跳紊亂、肌肉緊繃痠痛、心臟疾病,但荷爾蒙系統的反應則較慢,相對地症狀持續時間也會延長,症狀包括荷爾蒙失調、骨質疏鬆、免疫系統減弱、抑制皮膚生長、增加腰臀脂肪囤積、下半身肥胖、記憶力與學習力減退...造成一連串身體傷害。
克服壓力的有效治本方法並非減少壓力來源,而是"如何改變對事情的認知"(轉念),長期且徹底地調整心念。
楊定一的貼心提醒:
1.壓力往往來自於我們對事情的觀感,而非事情本身。
2.壓力通常來自生活中未妥善處理的小事所累積,壓力並非來自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問題。
3.怨恨、憤怒、抱怨、失望、沮喪等負面情緒一產生,此能量物質會在心、腦與全身通行無阻,影響身心不適,導致身心疾病。
4.以更寬廣與體諒的心去看待人事物,可以幫助身心重回協調、平衡。
也因此身心靈合一其實很簡單。科學研究指出,藉由靜心、深層呼吸與體諒、感恩、慈悲的心念調整,可以成功調整身心的頻率達到同步合一狀態,就像是個穩定合諧的小宇宙般,自然而然地達到身心安定和諧與整體健康,包括免疫、消化、呼吸、循環系統與思考應變等能力,都處於高度運作順暢與高效率低耗能的狀態。同時,還可以改善憂鬱、焦慮、憤怒與降低壓力。
根據<真原醫>作者楊定一的說法,古中國、印度與埃及人,早就知道同步性的觀念,因而發展出身心靈的修練,幫助身心頻率回歸合諧統一。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(ChristianHuygens,1629-1695)躺在床上時注意到,臥房內靠牆的兩個落地式大鐘的鐘擺,很不可思議的以同步的節奏擺動著。他很困惑,於是起床去擾動其中一個鐘,結果在一分鐘內,兩個鐘擺又回復相同的節奏。接著,他把其中一個鐘移到房間的另一頭,兩個鐘很快就失去了同步性,但放回原處之後,它們又一致了,發現最強或最大頻率的鐘會牽引其它鐘擺的頻率與它同步。心臟,是人體中最強而有力的生物振盪器,會使身體其他部分包括腦部的頻率與心臟同步。
靜心,可以協助由心的狀態,來主導身體的器官與系統的所有頻率狀態。但心跳頻率,並非可以由意志所操控,不過呼吸,卻可以穿越人體的自主與非自主神經,因此藉由訓練改變呼吸頻率為深層呼吸,可以協助一個人靜心。這也是古代療癒大師,都注重調整呼吸。
深層呼吸是細而長的吐氣,還可穩定情緒,引導身心進入同步,心跳減緩,腦衝動降低,此時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充滿能量,體溫也會下降。但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心靈改造,調整自身的心念達到體諒、感恩與慈悲的頻率,就已經活在合一的頻率中,一個自然的完全身心健康的狀態。這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簡單真理。
當人處於清醒、警覺狀態時,腦波處於β 波(beta),靜心時,身心狀態逐漸放鬆,進入同步合諧狀態時,腦波逐步下降至α 波(alpha)、θ 波(theta),此時身心處於非常寧靜、創造力、洞察力最佳狀態,若進入安詳睡眠,則進入δ波(delta)狀態。
但很多人反應,剛開始靜心時,因為無法專注而氣餒放棄。為何無法專注?因為人有習氣、習性或習慣,在腦中形成許多固定迴路。所以藉由靜心要突然停止這種神經迴路,並不容易習慣。因此我們要建立新的神經迴路,而非去壓抑舊的習慣迴路。藉由反覆練習靜心,調整心念,就可以建立新的神經迴路,新的習氣。剛開始練習靜心時,包括使用數算或觀察呼吸、觀想或禱告、持咒、念誦經文等方式(端看個人喜好或習慣,也不需要被某個門派的觀念與方式給束縛住了,盤坐、金剛跪姿、坐著、躺著、睡前、起床前都好),從新建立的迴路入口進去,然後從這一個新的迴路出來,持之以恆地練習直到熟練,如此就不容易回到舊的迴路習氣。透由靜心,將會自然地讓自己明瞭萬事萬物,平息了內心的不安與困惑,然後就能自然而然地全面放下.....。
可把自己觀想成一個光球,用腹部(丹田)吸氣,同時觀想著自身這顆光球隨著吸氣變得越來越大,當沒有辦法在吸氣時,就稍微放鬆一點,然後再吸氣,如此不斷重複地憋氣又再吸氣,觀想的光球也變得越來越大,甚至觀想到與宇宙一樣大,等真的撐不住時,就一口氣吐出來。
摘錄自<真原醫>作者楊定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