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-flame-tree-ember-forest-lake-ray-reflection-tree   

修行一定要拜師嗎? ()

 

    修行一定要拜師嗎?如何找到修行上的好老師呢?我個人認為,人可以糊裡糊塗生活,但人不可以糊裡糊塗修行,因為人生有限,人會死,修的不給力,又是輪轉三塗。你遇到怎樣的老師,就會有怎樣的思維,老師的能力有多大,你的能力就有多大,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,雖然自我修行與老師無關,沒有老師也可「以戒為師」來修持,但有老師的指引可以減少許多冤枉路。

 

    修行一定要拜師嗎? 母娘經說:

 

    天開宏道。普度東林。願世人早求明師。參透心性。無如紅塵火宅。墮之甚易。出之甚難。若無慧力。何能解脫。欲求解脫。先須定慧。

 

    紅塵火宅中,您若沒有明師來引導你,與你當頭棒喝,不斷參透心性,你要墮落輪回很容易啊!要超出三界解脫很難啊!母娘如此苦口婆心的勸世了,可見找到生命中的明師何其重要!但這「明師」,不一定是「名師」,並不是有「知名度」的師父,而是已經「明心見性」的師父,底下有一些「明師」的特質與大家分享。

 

第一;平凡樸實,一真法界

         我認為好的老師必定是一位大徹大悟的人,更是一位徹底的平凡的人,正是因為平凡,才使其成為一位神秘莫測的人。   因為成道的人融入了整體之中,“我執“的空間消失了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處在整體之中,他沒有得的感覺,也沒有失的感覺,生死的空間早已不復存在了,他雖說是活在當下,可是連當下的概念也不存在,他也會努力,也會發火,也會罵人,但這些都又不存在他裡面。用佛法的一句話來形容 這樣的好導師是所謂的“一真法界”。得道的人可以一中解無量,無量 中解一,入一法中解眾多法,眾多法中解一法,法法相融,參而不雜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起必一切起,一落必一切落,萬事萬物皆是佛,皆是法,平等無二。   開悟的明師不追求任何東西,也不會畏懼任何東西,所做的一切都是隨緣。 

 

      有的老師佛珠掛很大顆,著名利相,著莊嚴相。要跟老師約談要預約,甚至要紅包,一大堆排場與禮數。而且信眾往往認為,老師愈不輕易見人,排場愈大的老師,這樣的老師一定是高人,因為[真人不露像]。這完全是曲解了修行人的認知,只是迎合利益者的合理化藉口而已。但往往信徒只注重老師的法相莊嚴與否?老師的 排場隆重與否?但這樣的老師內心是否如同外表一樣莊嚴呢?我們實在要打一個大問號。有許多師兄姐來到坤元觀,老師不穿名牌,也不掛佛珠,跟平凡樸實的老人 一樣,老師話又沒有架子,十分平易近人,甚至,有信徒淩晨一兩點來坤元觀找老師談心訴苦,我總覺得這樣實在有點太過份了,老師人很好,但也不能如此無理啊!但老師他說,發心菩薩沒有早晚,沒有休息,眾生有苦,菩薩就有苦;眾生怕受苦,求菩薩保佑他們遠離生死輪回,於是菩薩看到了眾生受苦,菩薩反而跳入生死輪回去救拔眾生,這樣的[大悲心]差別多大啊! 妙光道長就是這樣悲心宏願的人。

 

第二;等念冤親,一視同仁。 

      好的善知識老師他沒有朋友,也沒有敵人。在他的眼中沒有好,也沒有壞,他是一個善惡不分,男女不分,天堂與地獄不分,生與死不分的聖人。在他的眼裡沒有一個眾生,個個都是佛。他所做的一切,既合人道,也合天道。這樣的老師,他是[等念冤親,一視同仁]。 

 

      妙光道長常說,你要看一個老師修的好不好?很簡單,你住在他家一陣子就知道了,因為老師的習氣,會在家裡完全的暴露出來,他與妻子的互動如何?他與兒子女 兒的互動如何?都可以看出這個老師修行的層次到哪,因為一個家裡的人要度化是最不容易的,但如果一個老師沒辦法將自己家人度化,沒辦法調整家人與自己的習氣,那麼這個老師的心性功夫仍未成熟;再者,有的老師遠離了家人,獨自一個人修得很好,但這樣的法門不夠圓融,老師說的法不是[斷]就是[滅],因為他有 所偏執,但法有八萬四千法,不一定像他那樣子修才是最適合的。所以一個善知識的明師,從他的家人的評斷,就可以知道他的修為如何?所以我們要修行,圓滿家 庭也是很重要的工作,不能說家庭是我的累贅我丟了就跑,我一個人修成就了再來度他們,這都是假性空,因為這不是等念冤親,一視同仁。有這樣的觀念,修行思維會偏頗!

  

第三;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 

      如果你的老師喜歡貪嗔癡,不敢得罪信徒淨說些好聽的話,那麼這樣的老師還未參悟[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]的道理。佛陀在圓覺經說佛是:「光體無二,無憎愛 故」;如同悟道的好老師為什麼能「光體無二」?因為他「無憎愛故」,他的愛和恨的心都已消失,他不愛某人,也不恨某人。猶如水中的蓮花,生在水中,但又超出水面。很多修行團體分小黨派,為什麼會分黨派,因為師父有時候比較疼這一方,有時候疼後那一方,因為弟子[攀緣心],攀緣于師父的稱讚而[爭寵],以至 於彼此互別苗頭,爭風吃醋。做老師的修行人應該無黨無私,告誡學生不能如此攀緣,更不能為了私欲來考道,也就是利用學生的忌妒心來看誰比較[乖],誰攀緣 的多就是比較[有心],比較[有道行]。譬如常聽說某某老師要信徒來捐獻,誰捐的多,師父就讚譽有加,而不是看修行者的慧命根器來說法,這樣的修行磁場以 [攀緣心]為主,最終一定會被考倒。

 

      在《楞嚴經》佛陀說我們輪回流轉的根本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[妄心],一個是[攀緣心],前面講的是凡夫,後面講的是修行人;妄心講的是[凡夫],也就是 [凡夫之心],只要是凡夫都有妄想執著,因為妄想執著犯下貪瞋癡而輪回流轉;攀緣心講的是修行人。[攀緣心]是[修行人]最易犯的毛病,阿難尊者認為[無 勞我修],因為我為佛洗衣托缽,佛成就一定也會拉我成就,正所謂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,但佛卻大大的斥責阿難尊者,他說你這是攀緣心,終不能成道!阿難被斥 責的淚流滿面,懇請佛陀告訴修行次第,於是佛陀才慈悲的開示楞嚴經的修行漸次,包括通過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階次,達到方盡妙覺,「成無上道」。其中更詳細說明四種清淨明誨、二十五聖各述圓通、五十陰魔的境界,楞嚴咒是佛門僧眾早課必誦之[咒王],誦之 可斷除淫欲及愛渴之心,堅固道心,邪魔不侵!俗語說:[成佛在法華,開悟在楞嚴]可見楞嚴經對修真成佛者不可不深究!因此,雖然修行人的[妄心]習氣在修 時得以調伏,但他若是用[攀緣心]來修道,一樣是輪回流轉,因為[攀緣心]與[妄心]都不是正見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 我們修行人特別要小心[攀緣心]與[妄心],這兩關,是善知識的老師會時時點醒你,甚至你拿了一個黃金鑽石瑪瑙供給老師,老師不但不要這些 東西,還嫌你攀緣,大大的斥責你一頓,簡直是[熱臉貼冷屁股],但這樣的[冷屁股]會萌發你的慧命,會讓你遠離[妄想]與[攀緣心]的貪嗔癡愛。千萬不要 老師的[冷屁股]就生氣,就退道了。因為這樣的老師他已經完全看破了名利相,他也不在乎你對他的看法,他只在乎有沒有點醒你的慧命如此而已,也因為這樣的 老師[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],你會覺得很難親近,很難攀關係,很難搞。但唯有這樣的老師,他才能放下世俗的名利牽絆,在任何時候大大的給你一道當頭棒喝,調整你的貪嗔癡,好讓你這一生心性功夫純熟,于此生成就,但相對的,你也要是一個根器好的好學生,才能接受老師這樣的教導。

 

第四;超生滅法,說不二法 

      佛陀在圓覺經說佛是:「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」;如同悟道的好老師為什麼能「光體無二」?因為他「無憎愛故」,他的愛和恨的心都已消失,他不愛某人,也不恨某人。猶如水中的蓮花,生在水中,但又超出水面。

 

       善知識的明師,他說[超生滅法],[說不二法],所有的一與異,是與非,長與短,生與滅,長和斷,都是二法,只要是二法,就是生滅法。舉個例來說,有的老 師說你要把你的蓮花折漂亮,這是你以後要坐的,折的好你就成道了。試想這真的是你以後得道要坐得蓮台嗎?有的老師說轉蓮花腳步一定要怎樣怎樣才對,步伐轉 對就能成佛,試想成佛真的只要轉好腳步嗎?有的老師說講靈語講得愈好代表修得愈好,試想靈語真的是修行的唯一標準嗎?其實有很多老師的認知是給你修行的參 考,因為他在這個法門下功夫,難免自我局限,做弟子就要信而不迷,否則是[攀緣心],攀著老師就能成嗎就?這是不可能的,因此,除了老師的教導,還是要自己深入經典,自己去悟去參,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,因為所有能見到的生滅法都是增善緣,不是修行的本。

 

      什麼是修行根本,改變自己的習氣,學菩薩六度波羅蜜,守戒律,斷淫欲。    所以你老師如果跟你談[生滅法],要你在人世間賺大錢,博名利,求神通,比高低,那麼,這是老師的根氣尚淺,他還在因果磨練中,只有在困而知之時,才會發 現自己的錯誤,但這老師並沒有錯,因為這是他必須走的路,這是[報冤行],只有在他將因果磨盡時,才會進入[隨緣行],他不再追求生滅法,而是一切隨緣辦 事度化,也不與人爭,再來是[無所求行],這時候修行已經不是為了有為的生滅法,不是為了賺大錢,不是為了比誰修的高,不是為比誰領的旨高,也不會在意弟子是否超越他而埋怨在心,因為他已經到無所求,最後的境界是[乘法行],他已經有能量,可以行大道度眾生,隨他的願力去乘法弘道,不管是淨土,是靈修,是 丹道,是天道,是鸞門,他都可以度人無數,廣納弟子,把上天交代的工作辦好。

  

      總結如何有智慧的觀察怎樣的人是值得你效法與學習的老師?有四點可以參考:

 

第一;平凡樸實,一真法界。
第二;等念冤親,一視同仁。
第三;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。
第四;超生滅法,說不二法。  

 

      以上四點可以做為抉擇良師益友的一個準則。修道有五難:「第一難人身難得,第二難明師難遇,第三難中華難生,第四難真道難求,第五難三期難逢」。而明師難遇這一難應該是很多修道人共同之心聲,「名師」不見得是「明師」,所謂的「明師」就是能教導人參透宇宙大道,並產生大智慧的老師,日月合為「明」,日月者 一陰一陽也,瞭解一陰一陽之道者為「明」,而能將這些大道理哲傳予世人者才能稱之為「明師」,修道人終其一生所有作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參透宇宙大道,這個宇宙大道就是無極,就是不生滅法,就是不二法門。如果一生中能遇到一個這樣的明師,真是何其有幸也。如果大家把思維調整,相信很快就可以找到你生命中的 好老師。

 

共勉之!阿彌陀佛!母娘慈悲!

站長露西心得:

有師父也好,無師父也好。

有信教也好,無信教也好。

一切都是來成就自己的,通通都是我的老師,一切都好。

信而不迷,一切內求。

Lucie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修行 拜師 信而不迷
    全站熱搜

    露西 & 路西無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