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外叫觀察,對內叫覺察。
對外沒有觀察力的人,對內則不會有覺察。
先學會觀察,再學習覺察。
不論是觀察還是覺察,
都要保持一種不迎、不拒、不取、不捨、
不下判斷、不下結論的狀態。
這就是如實觀照。
一開始就要直接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會有些困難
但是就像我們雖然看不到風,卻看得到風的作用
我們可以先從「觀察」下手:
我今天說了這句話、做了這件事後,
別人起了什麼反應?對我說了什麼話?
我對別人的反應、別人說的話
有什麼感覺?有什麼想法?
這時,就已經從「觀察」轉到「覺察」了!
因為發現自己「有感覺」、「有想法」
就開始會去「看」自己為什麼會有「這個感覺」、「這個想法」
慢慢地、慢慢地
自己在要做一件事、說一句話、動一個念頭前
就「看見」了,也「看見那個『因』」了!
也因為「看見」了,就不再造「果」了
也就是不再需要外界的配合演出,來幫助自己看見了!
這個就是佛法說的「斷輪迴」
所以說,「覺察」是「覺醒」的第一步
也是智慧的開端
(十二因緣法中,從任何兩個之中切斷,都可以斷輪迴
每個人的下手處不同,所以每個人悟道的地方也不同)
一開始,我們是「不知不覺」
我們像個機器人一樣,不帶覺知的
對外界的刺激,都只有既定程式的「反應」~
當我們開始練習上面所說的「觀察」然後「覺察」時
我們慢慢轉向「後知後覺」
開始對外界的刺激,不再是自動反應
開始會去觀察,然後慢慢轉向內在的覺察
開始會「選擇」不一樣的回應
在這過程中,會有很多不同的清理、釋放&療癒
會有「看似退步,實則前進」的進展
因為當我們開始覺醒時
我們的小我會不斷地拉扯,要回到我們舊有的「舒適區」
這個是非常正常的
只要堅持下去,不對自己的進展批判
更不對自己的「不夠快速的進展」批判的話
(這個是小我很擅長的把戲)
那個「後知後覺」所花的時間,其實會越來越短
我們的心,其實會越來越無罣礙,也就越來越自在&暢快!
作者:佚名
留言列表